论语学习

发布于: 2024-03-11 阅读量: 1413 次

【翻译】 

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,说:“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,我没有不求见的。”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。出来以后,他说:“你们几位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?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,因此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。” 

【解读】薪尽火传,大道不绝
本章描述的事情发生在孔子被免官周游列国之时,当时孔子之名早已传遍列国,而且慕名前来请教的人也很多。仪封人在见到孔子之后,大为叹服,将其比为天人,坚信孔子就是代替上天向世人传经授道的,礼乐传统将来必能由孔门而复兴。 站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回看孔子,我们可以这样说,孔子是不幸的,因为他终生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,渴望恢复礼制,期望致天下于太平,并且穷一生精力,为这个目标而奋斗,但是,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白发苍苍、四处奔波,最终却失望而归的落寞背影。当时,各诸侯国的国君对他无不尊敬有加,但无一人采纳他的建议和主张。 但孔子又是幸运的,这种幸运既有孔子的个人因素,也有时代的因素。从孔子个人来说,他的人生努力,不仅仅在匡正天下的事功上,还在孜孜以求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上。也许学术研究和设坛授徒并不是孔子真正的志向,但却获得意想不到巨大成功,使之成为后代敬仰的万世师表。这种命运的反差,可谓失之桑榆,收之东隅。从时代因素上讲,动荡时代给了他学术研究和传播的自由,在这样的环境中,他才得以广收门徒,把自己毕生所学和自己创造的思想体系广泛传播。在政治上失意以后,孔子整理六经,删订诗书,把上古时代文化传统加以整理,并加以创新,创立体大思精的儒家学说,并最大限度地传播开来。他就像一位农夫,把儒家思想的种子撒遍中华大地,待到时机成熟,自然会万木竞秀,蔚为大观。果然,在经历了战国的兵燹,遭受秦朝的书厄之后,到了汉代,孔子的理论终于在众多学说之中脱颖而出,被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,而且被尊奉两千年。从这个角度讲,孔子是幸运的,而且获得了无上荣耀。仪封人说“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”,可谓目光如炬的识人之语,此人真是孔子的知音啊。 这个荣耀是历史对孔子致力学术研究和传播的褒奖,是对传承和弘扬人间大道者的充分肯定。孔子以衰迈之躯,壮心不已,把中国上古的文化融冶锤炼,传之弟子,使中华文明薪尽火传,使天之大道永存世间,乃是人间少有的壮丽事业。当今社会,那些热爱和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,眼下也许是贫穷的,也许是寂寞的,但是,如果在文化传承和文明创新上有所成就,后人就会像对待孔子那样,给予他至高无上的历史荣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