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学习

发布于: 2023-10-09 阅读量: 745 次

【翻译】 

孔子说:“爱他,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?忠于他,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?” 

【解读】

真正的忠爱之心
在这里,孔子讨论的是做人要有“忠爱之心”。关于这一点,要从两个方面说,因为爱与忠的对象是不一样的,爱主要是对下,忠主要是对上。 对下属、对子女要爱护,但爱护也有个方法问题,是对他娇惯纵容,还是用艰难困苦磨炼他,如果就事论事,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,因为这是最合理的做法。但事情落在自己身上,恐怕很多人就不那么理智了。现实生活中,不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百般疼爱,根本舍不得让他们吃苦受罪。他们不仅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,还对孩子处处妥协,甚至是有求必应。这不仅使孩子变得骄纵,也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也变得很差,长大后难以在社会上立足。孔子认为,真正的对下之爱,应该是故意创造条件让他“劳”,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品质,还有助于培养他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 康熙皇帝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,他留下的《康熙教子庭训格言》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清朝,皇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叫“上书房”。康熙时,上书房设在畅春园的“无逸斋”,这个名字就是告诫皇子们不要贪图安逸享乐。康熙对皇子皇孙的要求非常严格,每天早上三点,皇子们就要准时到无逸斋,用两个小时复习前一天的功课。五点钟,老师们会来书房检查功课,背诵课文必须一字不错。早上七点,到这时已经上四小时的课了,正赶上康熙下朝,通常康熙都会亲自来检查他们的功课。检查标准很严格,而且即便符合了标准也很少表扬,免得皇子们骄傲。九点到十一点,练习书法,临帖时每个字要写上100遍。接下来两个小时,是午饭时间。下午一点到三点,练习骑射。下午三点到五点,康熙再次检查功课。下午五点到七点,康熙和诸皇子一起射箭,给他们作表率。之后,才算放学,天天如此,寒暑无间。在他教育之下,他的儿子们个个能文能武,后来登上皇位的皇子雍正、皇孙乾隆,都是非常杰出的皇帝。其他皇子也各有作为,要么在学术研究上有成就,要么艺术造诣很深。我们知道,皇室是最有条件让孩子享乐的,但是康熙没有这样做。他对皇子们的要求近乎苛刻,以此磨炼他们的意志,培养他们的能力。 上级对下级也是这样。如果领导者对下属不能严格要求,放纵袒护,那么这些下属最终会变成能力低下、毫无责任心的贪私之徒。而且,他们将来必然会惹出更大的乱子,使事情变得无法收拾。不用严肃法纪约束下属,不用艰难苦困去磨炼他们,就不可能锻炼出杰出的人才。国家也好,企业也罢,如果后继无人,事业也就基本失败了。 关于忠,大家都理解它的内涵,这里重点强调,忠不应该是愚忠。当自己的上级出现明显差错时,要加以规劝教导。如果对上级一味“点头称是”,任由他们犯错误,这不仅是对上级的伤害,也会造成事业的损失。所以孔子才强调“忠焉,能无诲乎”? 在中国历史上,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的大臣中,魏徵要算最突出的一个。不管何时,只要唐太宗有做得不对的地方,他都会据理力争,即使唐太宗大发雷霆,他也不畏惧。唐太宗制定了一个关于征兵的法令,规定年满18岁的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。但是有一次,他自己违反法令,决定征召未满18岁、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。魏徵知道后强烈反对,唐太宗十分生气,严厉地训斥了他。但是魏徵毫不退缩,严肃地说:“这些人的父兄已经在为国效力了,您如今又要把他们也征去服兵役,我们国家谁来种田?这些都没有了,百姓们指望什么生活呢?您不是常说吗,您当国君,首先要讲信用。可是你的所作所为与你颁布的法令明显不一致,您在老百姓面前不就失去信用了吗?”听完魏徵这一席话,唐太宗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立刻下令停止征兵。这就是孔子向我们传达的真正的“忠爱之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