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读】君子不争,争则公平在孔子看来,真正的君子应是胸襟开阔之人,不要拘泥于小事。真正的君子对自己有着很强的自控力,他们可以管住自己内心的欲望,可以随时享受来自生命本身的喜悦和满足。因此,他们不必再与 …
阅读详情
【解读】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,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,是人文的基础。所以,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。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,在古代,它也是礼的一部分。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。这里,孔子指出礼、乐的 …
【翻译】 鲁哀公问:“怎样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?”孔子回答说:“提拔任用上正直无私的人来管理教化不正派的人,老百姓就自然服从了;任用不正直的人,置于正直的人之上,老百姓就不会信服。” 【解读】任人唯 …
【翻译】 孔子说:“君子能普遍地团结大众而不与人互相勾结,小人与人互相勾结却不能团结大众。” 【解读】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,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勾结,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。而 …
【翻译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(只有一种用途)。” 【解读】孔子认为君子应为通才,博学多能。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,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重任。对内可以处理各种政务;对外能够 …
【翻译】 子游请教孝道,孔子说:“现在所说的孝,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。即使狗和马,也都有人饲养。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,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?” 【解读】老有所养不算孝,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现代人 …
【翻译】 孔子说:用政令来治理百姓,用刑罚来制约百姓,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,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;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,用礼教来约束百姓,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,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。 【解读】 …
【翻译】 孔子说:“君子食不追求饱足;居住不追求安逸;对工作勤奋敏捷,说话却谨慎;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,纠正自己的缺点,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。”【解读】 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…